時間: 2025-07-10 09:43:54 作者: 媒介星軟文平臺
內容空洞,缺乏新聞價值
表現:通篇自夸產品或服務,缺乏行業趨勢、數據支撐或用戶痛點解決方案。
案例:某企業稿件僅強調“產品全球領先”,但未提供市場占有率或技術突破數據,被媒體拒稿。
建議:聚焦“如何解決行業問題”或“用戶受益場景”,例如“通過AI技術降低企業30%運營成本”。
標題黨與夸大其詞
表現:使用“震驚”“徹底顛覆”等詞匯,但內容無實質亮點。
案例:標題為“某產品徹底改變行業”,實際僅是功能微調,導致品牌公信力受損。
建議:標題需準確概括核心內容,如“某企業發布新一代節能技術,效率提升20%”。
結構混亂,邏輯不清
表現:缺乏“倒金字塔”結構(導語+主體+背景),重點模糊。
案例:某稿件將技術細節放在開頭,導致讀者難以抓取核心信息。
建議:導語簡明扼要,主體按重要性遞減排列,背景補充行業數據。
語言晦澀,專業術語過多
表現:使用大量行業黑話,普通讀者難以理解。
案例:某科技稿件充斥“區塊鏈共識算法”“去中心化存儲”等術語,傳播效果受限。
建議:用通俗語言解釋專業概念,例如將“區塊鏈”類比為“公開透明的賬本”。
未經核實的信息
表現:發布未驗證的數據或消息,引發法律風險。
案例:某企業引用“行業報告顯示市場規模達萬億”,但報告實際未發布,被媒體曝光后形象受損。
建議:所有數據需標注來源,如“根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數據”。
忽視目標受眾
表現:B端客戶與C端用戶內容混同,傳播效果差。
案例:某工業設備企業向大眾媒體投放技術參數稿件,閱讀量不足百次。
建議:B端內容側重行業趨勢與解決方案,C端內容強調用戶體驗與情感共鳴。
發布時機不當
表現:熱點已過才發布相關內容,錯失流量窗口。
案例:某品牌在“618”結束后發布促銷新聞,效果微乎其微。
建議:提前規劃熱點日歷,例如在政策發布后24小時內跟進解讀。
發布渠道單一
表現:僅依賴官網或少數自媒體,傳播范圍有限。
案例:某企業僅在公眾號發布新聞,未被搜索引擎收錄,搜索量幾乎為零。
建議:結合央媒、行業垂直媒體、地方門戶等多渠道投放,例如通過媒介星軟文平臺覆蓋6萬家媒體。
缺乏互動與二次傳播
表現:發布后未通過社交媒體互動或KOL轉發擴大影響力。
案例:某企業稿件發布后未在微博發起話題討論,閱讀量停滯在千次級別。
建議:在微博、小紅書等平臺發起話題,或邀請行業KOL解讀稿件核心觀點。
忽視效果評估與優化
表現:未根據閱讀量、轉化率等數據調整策略,導致資源浪費。
案例:某企業連續3個月投放同類稿件,但轉化率持續下降,未分析原因。
建議:建立數據監測機制,例如通過(媒介星軟文平臺)追蹤稿件在搜索引擎中的表現,優化關鍵詞與內容形式。
明確目標與受眾
步驟:
案例:某新能源企業針對B端客戶,重點聯系36氪、虎嗅等科技垂直媒體;針對C端用戶,則選擇抖音、小紅書等平臺。
確定宣傳目標(提升品牌知名度、推廣新產品、危機公關等)。
分析目標受眾特征(年齡、性別、興趣、消費習慣等)。
選擇適配的媒體類型
綜合門戶類:新浪、騰訊、網易、搜狐等,適合廣泛傳播。
行業垂直類:36氪(科技)、虎嗅(商業)、汽車之家(汽車)等,精準觸達目標受眾。
地方門戶類:千龍網(北京)、東方網(上海)等,助力本地化品牌建設。
案例:某地方餐飲品牌通過東方網發布“非遺美食文化節”新聞,吸引大量本地游客。
查找媒體聯系方式
渠道:
案例:某企業通過媒介星平臺獲取新華網編輯聯系方式,成功發布行業白皮書解讀稿件。
媒體官網“聯系我們”頁面。
社交媒體賬號(微博、微信公眾號)的投稿郵箱。
行業通訊錄或專業媒體資源庫(如媒介星軟文平臺)。
建立初次聯系
模板:
“您好,我是[姓名/單位],長期關注貴媒體在[領域]的報道。現有一篇關于[主題]的稿件,內容涵蓋[核心亮點],符合貴媒體定位。請問可通過[郵箱/在線系統]投稿?附稿件大綱供參考,期待回復!”
技巧:
郵件主題注明“投稿+欄目名稱+標題”,如“投稿·科技前沿·AI技術突破行業瓶頸”。
正文簡明扼要,避免冗長。
提交稿件與跟進
要求:
案例:某企業提交稿件后,通過電話與編輯確認接收情況,3天內獲得反饋并修改后發布。
準備完整資料(新聞稿、圖片、視頻等)。
遵循媒體格式規范(如標題字數、圖片尺寸)。
提交后保持溝通,例如每周跟進一次審核進度。
確認發布與效果評估
步驟:
工具:
Google Analytics:追蹤搜索引擎流量。
媒介星平臺:提供發稿效果報告與優化建議。
發布后確認鏈接與位置(如首頁、二級頁面)。
監測閱讀量、評論數、轉發量等數據。
根據反饋調整策略,例如優化關鍵詞或增加互動環節。
維護長期合作關系
方法:
案例:某企業通過持續供稿與參與活動,成為人民網“核心供稿單位”,稿件發布頻率提升50%。
定期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(如行業報告、企業動態)。
參與媒體活動(如研討會、發布會),建立人脈。
尊重媒體規則,避免強行要求發布不符合規定的內容。
遵守法律法規:內容需合法合規,避免虛假宣傳、侵權等問題。
尊重媒體規則:遵循發稿流程與要求,例如央媒審核周期可能長達15天。
保持誠信: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,例如數據需標注來源,避免“約70余萬人次”等模糊表述。
技術細節:
數字使用:避免“8.62萬億元”標題寫為“8.6萬億元”的誤差。
術語規范:區分“盈利”與“營利”、“法制”與“法治”等易混淆詞匯。
格式統一:機構名稱需與官網一致,如“中國國家衛健委”不可簡寫為“中國衛建委”。
媒體發稿最常見的10個誤區 企業宣傳怎么聯系媒體網站。本文由 媒介星軟文平臺 原創,如要轉載請獲取作者同意,如有需求請滴滴 (媒介星軟文平臺)。
掃一掃,添加好友!
免責聲明:本文系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旨在傳遞信息,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如因作品內容,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站聯系的,請郵件聯系2290/781984@qq.com
全網媒體直線發稿、24小時自助發稿平臺、助您提升營銷效率!